在外打工的李甲輝看到家鄉發展得如此好,便回來扭轉了30畝地種李子。既發展了旅游業,又促進了經濟發展。
  
  油溪橋村生態井水養殖示範片
  
  即使是淡季,也有不少游客來油溪橋村休閑旅游。圖為游客在釣魚山莊垂釣
  
  圖為彭育晚與村支兩委在田間地頭為村民解決實際問題
  紅網新化站10月16日訊(分站記者 李伊超)沒有豪言壯語,5年時間,他讓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山村,搖身一變成為“全國計劃生育協會先進單位”、“全國農民水戶協會模範單位”、“全省生態家園村”,村民純收入從08年的800餘元提高到現在的5800多元。他就是村民口中的好支書——彭育晚。
  走進油溪橋村,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各家各戶,水泥硬化的田埂兩邊種滿了鮮花,村道兩側綠樹成蔭,鄉村旅游、稻田養魚、金果林園、生態苗圃基地讓村民踏上致富之路……初秋時節,一幅幸福宜居的新農村優美畫捲,在油溪橋村盡情舒展開來。
  一個占地3平方公里,總人口600來人的小山村,5年時間,從省級特困村,到如今遠近聞名的模範村、樣板村,浸透著村黨支部書記彭育晚的無私付出和辛勤汗水。提起現在的幸福生活,村民們臉上不自覺的笑開了花,村民彭術生說,如今的幸福生活,最想要感謝的人就是村支書彭育晚,這個剛滿四十歲的農村伢子。
  彭育晚從小在油溪橋村長大,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,從小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有一天,過上城裡人一樣的幸福生活。為了這個夢想,他20歲參軍入伍,四次榮立三等功。退伍後,留在廣西南寧創業,開了連鎖店,當起了老闆,過上了和城裡人一樣的生活。
  2008年,家鄉油溪河漂流景區的工農矛盾十分常突出,時任管區書記的彭新年受鎮黨委政府委托,游說彭育晚回鄉擔任村支部書記兼油溪河漂流公司總經理,帶領全村共同致富。
  聽說家鄉想發展鄉村旅游,彭育晚不顧妻兒親友的反對,毅然放棄了南寧的生意,回到了這片生養他的地方,開始了他的支書夢。
  夢想和現實總有差距。2008年返鄉後,彭育晚發現村裡經濟底子薄,基礎設施差,人心渙散,是一個人均收入不足800元的省級特困村。當他正處迷茫之際,遠在南寧工作的親戚送給他一套《建設社會新農村輔導叢書》,通過自己的不斷學習、探索,終於讓他悟明白了,要想順利推進農村工作,就必須加強村級組織的規範化管理,否則,任何建設都是無稽之談。
  查找出原因後,彭育晚首先對村集體項目審議、村級財務管理、公章的陽光使用等方面提出了整改意見,並拿到民主議事上來,真正做到章、錢、賬的陽光化管理,打消了村組幹部相互猜疑的心理,融洽了黨群關係。通過村規民約的修訂與完善,村級改革舉措的步步推行,逐步使油溪橋村的各項工作初入軌道,也為村裡各項目建設的順利推進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。
  想要發展就必須要搞項目建設。彭育晚通過多次與村組幹部商討,最後決定所啟動漂流景區停車場建設做為村裡的開局項目。在資金、設備、技術非常缺乏的情況下,他帶頭自籌2萬元,其它村組幹部共籌4萬元,作用項目的啟動資金,剋服種種困難,建設好停車場。建設成功的停車場採取租用給漂流公司使用形式獲得租用金20萬元,為後續村級建設的推進累積了經驗,打下了經濟基礎,同時也獲得了村民群眾的信任。
  有了群眾的信任基礎,做事的底氣足了,幹勁兒也大了。很快,彭育晚加大了景區建設的投入和服務的完善,特別是在安全防範上,他採用了水、陸、靜、動相結合的立體防範管理模式,確保了景區近年來無安全責任事故,實現了游客的逐年成倍增長。在景區發展的同時,按照共同參與市場運作,統一管理的方針,採取公司+農戶+基地的發展形式,引導鼓勵支持村民發展旅游配套產業,為發展農家樂農戶免費提供、餐具、桌椅、鋪蓋等,對外出參加烹飪等培訓的村民給予資金資助,對發展特色種養產業的農戶無償提供各種技術支持等。
  隨著公司的發展,帶動農業合作3個,農事體驗項目5個,休閑項目11個,20餘家農家樂,帶動農戶150餘戶,安排再就業人員80餘人,帶入當地創收200餘萬元。旅游配套產業已成為我村產業增收的新特點,農民增收的新亮點,為該村被評為全省休閑農業示範村發揮了支撐作用。
  與此同時,為減少農業勞動力成本投入,村裡修通了所有的田間地頭生產通道,實現了農業扁擔下崗;為提高農業、產業、飲用綜合保障能力,彭育晚帶領村組幹部爬山越野,尋找水源,研討方案。通過幾年的不懈努力,終於實現了飲水灌溉一體、建設與管理並重的立體管理模式;為提高農業綜合開發效益,由村委提供材料和技術指導,免費提供魚苗,農戶投工投勞,實行農田改良,開發了稻田養魚、甲魚養殖360餘畝;在項目實施中,為了減少項目成本投入,調動村民的積極性,村委將魚苗免費發放給農戶。這一項項舉措,實現了油溪橋村產業項目的統籌建設、統一管理、共同開發的目標。現在水也有了,路也通了,發展產業的條件也具備了,外出打工的村民都想回來了。
 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夢,作為農民,彭育晚的夢想就是過上跟城裡人一樣的日子;作為一名村支部書記,他還有另一個夢想,那就是帶領村裡的基層幹部,為老百姓真幹事,多幹事,乾實事,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。
  為了讓村裡的弱勢群體老有所依,彭育晚採取集體組織,全民參與的方式開發了三處釣魚山莊,由村委統一管理、提供魚苗幫助銷售,由受益群體自行喂養,分配利益。到目前為止,村裡的殘疾人、低保戶、困難戶等弱勢群體創村級福利42萬餘元,大大提高了他們生活保障,也得到了廣大村民群眾的一直好評,更促進了該村鄉風文明風尚的轉變。
  在危房改造中,油溪橋村採取三級聯動的舉措,由村委牽頭,村組幹部結對幫扶,全民義務資助,實施危房改造26棟,真正做到了雪中送炭,改善了村裡所有弱勢群體的居住條件,真正讓他們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、村組幹部親人般的關愛。
  為了給尿毒症患者彭俊兵、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張婷募捐,彭育晚帶領全村幹部奔赴婁底、安化、長沙等地,歷時100餘天,行程兩千餘里,共募得善款22萬餘元,給他們帶去了生活的希望。彭俊兵康復後,每每看到彭支書時,都要拉著他的手感謝他,說是彭支書給了他新的生命。
  患有先天性麻痹症,生活無法自理,長年靠外出乞討為生的村民康望國,為瞭解決他的生活困難,彭育晚幫他改造好了住房,安排他看管山塘,並通過努力為他爭取到了廣東珠海一家外企的援助殘疾人就業資金,實實在在解決他生活上的困難,讓他心靈得到了溫暖。後來才有了村裡殘疾人義務清掃公共衛生的感人事跡。
  人心換人心,黃土變成金!這話是一點不假。村支兩委為村民做的每一件事,村民們都記在了心裡。現在村裡每一個項目的啟動,都是村委牽頭、村民義務參與自主完成的,即使環境再艱苦、資金再缺乏,只要想到全體村民幹部如此團結一心,彭育晚就有信心把它做好做下去。
  基層工作很累很辛苦,但彭育晚明白,作為一名村支書,只有奉獻和堅守才能走的更遠,只有在渺茫中尋找機遇、在困難中謀求發展,才有可能帶領村民實現共同的鄉村夢。
  今後,油溪橋村將緊扣生態環境保護和旅游綜合開發為建設目標,不斷挖掘歷史文物古跡,不斷深化我村景點內涵。同時進一步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,力爭經果產業和美化亮化效果的有機結合,把生態旅游、觀光農業和鄉村文化作為該村可持續發展的亮點,努力實現遠看青山綠水、近聞花果飄香、吃住農家風格的生態、休閑、旅游村莊。
  “十里美景繞村走,萬朵李花滿山開,油溪河上歡樂多,村民盡享新農村建設好成果……”這是油溪橋村村民的鄉村夢,也是彭育晚的鄉村夢。相信通過他們共同的努力,這個夢很快就會實現。  (原標題:新化縣:一個小村支書的鄉村夢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m14dmevx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